您的位置: 首页 >文明单位创建>工作动态>详细内容

工作动态

工作简报(2017年第5期)

发布时间:2017-06-14 浏览次数: 【字体:
学文明礼仪  创文明单位
 
为进一步加强文明建设,提高党员干部道德素养、个人修养,4月27日,我院举行第三期道德讲堂,特别邀请甘肃省委党校李春芳教授主讲;本次活动由王福生院长主持,全院职工参加。李春芳教授以“现代公务礼仪”为主题,通过礼仪的一般概念、公务礼仪包括的主要内容等方面为我院职工详细讲解了现代公务礼仪知识。中国是文明之国,礼仪之邦,礼仪文化源远流长。随着社会的进步,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内外交往日益频繁,礼仪成为人们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公务礼仪是公共生活中人与人之间交流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行为规范,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同时也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重视、开展礼仪教育已成为道德实践的一个重要内容。王福生院长表示,此次讲座对提升我院软实力有很大帮助,不仅增加了与会人员公务礼仪方面的知识,有助提升个人公务礼仪素质,而且使大家对“教养体现于细节,细节展示素质,从习惯养成入手,打造良好形象”有了更深的感受和理解,更诠释了“人无理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的道理,希望我院职工加强自身修养,树立良好形象。
 
坚定理想信念,
彰显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5月11日,我院道德讲堂第四讲在院学术厅成功举办。本次活动由王福生院长主持,特别邀请甘肃省委党校常务副校长范鹏教授为我院职工做《当代共产党人的理想人格》讲座。我院副院长安文华、马廷旭、王俊莲以及全体在职职工参加了本次活动。
范鹏校长以“共产党人应该以信念、人格、实干立身”为引言,通过“高度重视理想人格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解放全人类的伟大运动是马克思主义理想人格理论的实践道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人格的基本内涵与目标要求”等三个方面,系统总结了中国传统文化对理想人格的重视与追求,强调要深植中国传统文化,把牢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人格之根;报告深刻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对理想人格的认识与揭示,强调要不断加强理论武装,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筑牢把握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人格之魂;科学论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人格的内涵和目标要求,强调要“以持久的努力完善现实人生;以坚定的信念实现理想人格。”王福生院长表示,全院职工要坚定理想信念,端正态度作风,增强能力本领,塑造理想人格,以习近平总书记对党员领导干部人格内涵的论述与要求来审视自己,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简 讯
★为丰富我院职工的文体娱乐生活,充分发挥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凝聚力、向心力,我院办公室、工会认真筹划,各部门积极配合,组织篮球代表队参加了安宁区培黎街道第一届社区男子篮球联赛。我院代表队在本次比赛中取得了并列第三的成绩,并荣获优秀团队奖荣誉称号。
★5月17日至22日,我院第一批37名党员干部赴兰考焦裕禄干部学院和红旗渠干部学院,接受红色教育培训。此行是院党委根据“学习先辈精神,提升素质能力”安排部署主题教育。培训期间,党员干部们瞻仰了焦裕禄烈士墓,参观了焦裕禄纪念馆及红旗渠纪念馆等。通过培训,使大家对焦裕禄精神、对红旗渠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感受,进一步坚定了理想信念。大家一致表示,我们将深刻领悟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的内涵,在实际工作中,牢记为人民服务宗旨,不断提升思想境界,带好头、做表率,练就过硬本领,为我们社科院发展和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5月18日,甘肃省反邪教理论研究基地在我院挂牌成立。甘肃省社会科学院是我省最大的哲学社会科学综合研究机构,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坚强理论阵地的作用,开展反邪教研究,深入揭露邪教歪理邪说,为基层反邪工作者提供理论武装,是社会科学院义不容辞的职责。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下,成立反邪教理论研究基地正当其时,这是同邪教活动进行长期斗争的战略举措。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将努力团结院内外多学科的理论工作者,为全省反邪教工作做好智囊团。

★5月22日,我院张谦元研究员、梁海燕助理研究员撰写的理论文章《改革攻坚期应重视培育积极健康社会心态》,在《光明日报》(理论版)刊发。这是我院2017年首篇以“甘肃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署名发表的“四报一刊”文章,也是我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的一项重要成果。

分享到: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