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马东平所长参加全国政协“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与特质”研讨座谈会暨“周周论学”活动,发言获肯定
为深入学习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进行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6月14日,全国政协书院举行“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与特质”研讨座谈会暨“周周论学”活动,组织部分委员和专家学者共同研讨交流,并就如何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等重大理论实践问题提出意见建议。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甘肃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所长马东平受邀参加本次学习活动,并进行了视频连线发言。
在2021年召开的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上,马东平研究员提交的“关于加大黄河中上游古文明遗址‘全域’保护利用”的提案,被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五十三次主席会审定为重点提案并纳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中重点督办。相关部门的督办成效明显,甘肃的史前文明受到相关部门和专家学者的逐步重视,例如,经国家文物局批准,2021年6月中国人民大学韩建业教授带领团队对甘肃庆阳的南佐遗址启动了新一轮考古工作,还有“齐家文化与华夏文明”学术会议已经召开了多次。
在本次全国政协“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与特质”研讨座谈会暨“周周论学”活动中,马东平委员作为受邀请的委员再一次为甘肃史前文明在华夏文明的形成、发展中的价值和地位进行呼吁,建议国家层面相关部门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为统领,加大对探究区域古文明的支持力度,尤其是支持对黄河中上游古文明遗址的多学科考古研究,来探究描绘中华文明如何从“满天星斗”到“多元一体”的演进路径。当然,历史文化资源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加强黄河上游古文明遗址的保护利用研究,释放古文明遗址赋能区域综合发展的最大效益,巩固脱贫攻坚,推动实现共同富裕,让遗产地百姓共享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成果。她的发言受到主持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王震中委员的肯定,建议上报会议内参。(马东平撰写)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