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院内新闻>详细内容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体会

发布时间:2016-12-30 浏览次数: 【字体:

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王福生

    (2016.12.29)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提出了两个“不可替代”,即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科学阐述了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极端重要性,明确提出了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指导思想、根本要求和主要任务,通篇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体现了我们党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规律的新思想新认识。讲话具有巨大的理论说服力和思想引领力,是一篇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纲领性文献,为我们做好新时期新阶段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一、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是开展社科研究的方向和指针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们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指明了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学术导向。我们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必须自觉接受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为指导,自觉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贯穿研究和教学全过程,转化为清醒的理论自觉、坚定的政治信念、科学的思维方法。

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为指导,对于以科学研究为终生追求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来说,应该主动地、自觉地学习马克思主义,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真正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掌握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科学研究。自觉把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学术导向统一起来,寓马克思主义道理于学理之中,将把好正确方向贯穿于一切科研活动的学术导向之中。

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为指导,最核心的是解决哲学社会科学为什么人的问题。为什么人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核心问题,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根本性、方向性、原则性问题。解决哲学社会科学为什么人的问题,说到底,就是要解决为谁服务的问题。为人民做学问,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神圣职责,是实现哲学社会科学价值的必然途径。

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为指导,最重要的是解决好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问题。我们要积极投身于创新实践,面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面向人民群众新需求,深入一线,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坚持从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中,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汲取智慧营养。

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为指导,关键是要坚持问题导向,以党和人民关注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科研主攻方向。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色。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每个时代总有属于它自己的问题,只有树立强烈的问题意识,才能实事求是地对待问题、解决问题。

二、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融通“三种资源”的思想,在哲学研究中推动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要善于融通马克思主义的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国外哲学社会科学的资源,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融通三种资源是当前在全社会实现信仰和道德重建的紧迫要求。这一思想,为在哲学研究中推动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明了解决问题的方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1

在为完善适应时代发展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而进行的“三种资源”的融通中,需要有整体性、可操作的办法,寻找行得通的现实的融通路径。在这个问题上需要有历史眼光和世界眼光。如果开眼看世界,不单中国,其他重要民族在迄今2000年前后都出现了自己的文化先哲与道德思想体系。犹太人传承了其悠久的摩西十诫和犹太教文化,印度有古老的印度教文化,欧洲国家承继了古希腊罗马文明和基督教文明,埃及等中东国家沿袭了伊斯兰文明。作为文明古国的中国,代表性的道德思想体系就是儒家。儒家思想曾经是中国人2000多年来所信奉的道德规范和安身立命的精神力量,曾经代代相传地维持着社会的和谐和稳定。所以,我们有必要弘扬以剔除了封建政治内容的儒家伦理思想为代表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以剔除了封建政治内容的儒家道德思想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剔除其倡导专制、封建等级等政治内容,弘扬其教化心灵、修身养性内容,旗帜鲜明弘扬仁义、孝亲、尊师、忠信、诚信、善良、纯朴等与现代社会相契合的道德精神,作为“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一方面,培养个人和家庭新伦理,使之发扬光大成为民众生活的一部分;另一方面,作为对外传播中国文化和争夺话语权的重要内容。

、按照省委安排部署,在宣传贯彻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出了两个“不可替代”。我们社科人就要用我们的工作,去体现出这一点。按照省委的安排部署,发挥我们的作用。

第一,加大宣传研究力度。一是推出一批重要文章,深入开展宣传解读。今年我院已以甘肃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的名义,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发表5篇文章,其中,《人民日报》2篇“共产党员不能信教是政治纪律”、“积极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光明日报》两篇中的“以创新理念探索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治理新模式”,以一个整版介绍甘肃做法经验,网络转载产生广泛影响。二是制定学习研究计划,对从事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人员,分层组织开展学习研讨和集中培训。三是在蓝皮书之外的院级一般课题立项中,明确要求按照习总书记融通三种资源的思想开展基础研究,设计各学科的基础研究选题,为各学科的体系重新构建发挥作用。

第二,着力实施打造陇原特色智库、高端智库、智能智库的“33971”基础工程。打造了《甘肃蓝皮书》、专题数据库、系列《要报》、《陇上学人文存》、学术期刊《甘肃社会科学》《开发研究》、分院基地建设、农村数据观测点七大平台。其中,我们加快了“甘肃省文化资源云平台”建设进度,在全部完成全省文化资源普查申报、登记、汇总、录入和分类分级评估工作后,2017年第二阶段主要是,召开“全省文化资源普查总结表彰大会”,同时开通“甘肃省文化资源云平台”上线运行,出版《甘肃省文化资源名录》。其他“甘肃改革发展论坛”等六个专题特色数据库也正在进行数据录入。大力拓展以《甘肃蓝皮书》为主的科研精品工程,形成“5+4+1”新格局。我院在原有的经济、社会、文化、舆情、县域和农村五本蓝皮书基础上,拓展与省上重要部门和市州的合作,新增《甘肃住房和城乡建设发展分析与预测(2016)》《甘肃民族地区发展分析与预测(2016)》《甘肃酒泉经济社会发展报告(2016)》《甘肃商贸流通发展分析与预测(2016)》蓝皮书。

第三,发挥思想库作用,服务省委中心工作。调整研究所设置,成立了马克思主义研究所。一是开展第三方评估,2016年我院共实施15项第三方评估任务;配合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抽调38名科研人员赴各县开展2016年度贫困人口退出验收评估工作。二是投入“一带一路”建设,与哈萨克斯坦中国研究中心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启动合作项目《中哈友好关系发展史》的编写。这将是我们国家继2005年中日韩三国学者合作编写《东亚三国的近现代史》之后,第二本国际合作的国家关系史书。三是带头倡议并联合中国社科院、陕川青藏社科院共同启动了唐蕃古道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前期研究工作,推动解决甘肃南部的世界文化遗产空白。

第四,参与专题调研,研究我省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方面存在的紧迫问题。目前,我省哲学社会科学战线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是队伍建设、人才外流问题,需要在人事制度、职称评聘等方面借鉴山东做法,给院校科研单位更大的自主权。二是智力报偿问题,进一步放宽政策,使科研人员智力劳动能够合法合规的获得智力报偿。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161.

分享到:
【打印正文】
手机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