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院内新闻>详细内容

《甘肃蓝皮书》(2017)成果发布会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17-01-17 浏览次数: 【字体:
2017年1月17日,由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省社会科学院、省民族事务委员会、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商务厅、省统计局、酒泉市委市政府、社科文献出版社、读者集团联合举办的《甘肃蓝皮书》(2017)系列成果发布会在兰州万达文华酒店举行。甘肃省网信办副巡视员杨小平主持了本次发布会。
       出席本次成果发布会的领导有中共甘肃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梁言顺,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彭鸿嘉,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王福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单广宁,省政府研究室副主任王华存,酒泉市委常委、酒泉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胡晓东,读者出版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永生,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朱智文,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安文华,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马廷旭,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王俊莲。参加会议的还有省委宣传部、省委政策研究室、省人民政府研究室、省民族事务委员会、省住建厅、省商务厅、省统计局、酒泉市人民政府、读者出版集团等单位相关处室的负责同志,省社会科学院白银分院、酒泉分院、天水分院的领导,以及中央驻兰媒体和省内媒体的记者,省社科院的专家学者,共100多人。
1.jpg
2.jpg
3.jpg
 发布会上,省社科院党委副书记、院长王福生首先介绍了甘肃蓝皮书的编研历程和基本情况。王福生院长指出,《甘肃蓝皮书》的诞生、发展,是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精神的过程,也充分展现了我院作为传统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向现代特色智库、高端智库、智能智库转型的创新历程。《甘肃蓝皮书》自2006年开始编研至今,已形成了5+4+1的编研格局。在《甘肃蓝皮书》已走过的十一个春秋里,其编纂规模由最初的2种发展到如今的10种,社会影响由最初省社科院的科研平台,发展成为如今的甘肃省内智库服务党委政府决策和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品牌、社会科学的学术品牌,思想文化领域的文化品牌,甘肃有关部门、行业和地方工作成就的展示品牌。经过十一年的努力,《甘肃蓝皮书》以其优质的内容、客观的数据和鲜明的特色,发挥着愈来愈大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持续扩展,在推进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创新和陇原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方面,彰显出越来越独特的价值,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十一年来,《甘肃蓝皮书》传递给社会的,不仅是亮丽的数据,也不仅是丰富的内容,而是其中蕴含的更为重要的一种观察与思考社会问题的态度与方法,是在理性分析基础上形成的对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以及蕴含其中的发展趋势与内在规律的客观认识。
展望未来,伴随中央和省委对建设特色新型智库的高度重视,我院陇原“特色智库、高端智库、智能智库”的作用将会更加突出,影响将会更加扩大。《甘肃蓝皮书》作为我院打造陇原特色新型智库的核心载体和重要平台,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还有许多有待改进的不足,还有不断创新的余地。让我们携起手来,精诚团结,通力合作,为《甘肃蓝皮书》在服务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服务甘肃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而努力!
中共甘肃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梁言顺做了重要发言。梁部长指出,《甘肃蓝皮书》系列成果持续编写出版11年,并以十种之多的规模,成为全国30多家省市社科院蓝皮书中,出版种类最多、覆盖领域最广的地方性蓝皮书,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成为省内智库服务党委政府决策和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著名品牌,成为我省一个重要的文化品牌,令人十分欣慰。并借《甘肃蓝皮书》系列成果发布会的机会,结合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就进一步加强我省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和创新智库平台谈几点意见:
第一,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为指针,推进我省特色新型智库建设。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站在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强调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指导地位;必须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必须加强和改进党对哲学社会科学的领导。讲话充分肯定哲学社会科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提出了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指导思想、根本要求和主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通篇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凝结着我们党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殷切希望和对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迫切期待,体现了我们党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规律的新思想、新认识,不仅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也为哲学社会科学战线的智库建设提供了行动指南。
第二,推进我省特色新型智库建设,需要各类智库突出“特色”、打造平台。我省目前拥有党委政府研究室、社科院、党校行政学院、高校、科研机构、专业学会研究会等各类智库,在不同领域发挥着自己的作用。我要强调的是,推进具有甘肃特色的新型智库建设,一是必须加强顶层设计,科学界定各类智库的功能定位,突出不同智库的特色和优势。二是注重各类智库的统筹协调。智库之间需要形成合力,共同服务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类似省社科院、省委党校、西北师大建立“安宁智库联盟”,共同推动对甘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可持续发展等的研究;共同参加对全省75个县精准扶贫的第三方评估。今后应该有更多的类似合作。三是打造有影响力的智库平台和智库品牌。智库之所以为智库,不仅仅是写几个调研报告、递几个折子,还要有自己的专门平台和工具。
第三,社科院要把握机遇,努力打造成为陇原特色新型智库、高端智库。省社科院作为综合性智库,在全省特色新型智库体系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历史上,社科院传统的职能定位、研究所专业设置,不适应为党委政府服务的应用对策研究。现在,地方社科院建设特色新型智库的过程,其实质就是一个传统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向现代特色智库、高端智库转型的过程,是一个科研由基础研究为主向战略研究、应用研究、对策研究为主转型的过程。从《甘肃蓝皮书》的创编与发展过程看,比较充分地展现了这一转型的历程。今后,一是要正确认识和把握新型智库建设中社会科学研究的新特点,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发展目标。二是要转变科研方向,调整研究力量。三是要继续创新专门的平台和工具,除了已有的《甘肃蓝皮书》、系列《要报》《陇上学人文存》《甘肃社会科学》等学术期刊,还要抓紧“甘肃省文化资源云平台”等特色数据库的建设,尽快开通上线,把已汇总的40万条数据,变成面向社会可查询的资源,并不断丰富和拓展研究。
第四,继续提高《甘肃蓝皮书》系列的编研质量。一是要稳定数量提高质量,把蓝皮书打造成思想库、智慧库、建议库、方案库。二是蓝皮书的编研工作要有理论指导和创新。要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充分体现十八大以来中央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三是蓝皮书要在选题上继续下功夫。既要有高度也要有温度,“高度”就是有超前性,预见性,准确性,为决策层提供钥匙,让各级领导想问题、作决策有一个资料,把蓝皮书变成工具书。四是蓝皮书的编研要有新方法。应该有针对性的在城市社区、企业、农村建立若干个观测点,长期监测,在持续观测、积累的基础上,进行研究分析,写出能反映规律性的报告。五是加强成果应用,做好后续工作。要加大宣传、推介、评介、使用,在出版前做好预热宣传,在出版后加强蓝皮书成果的推介、运用。
最后,《甘肃蓝皮书》八位首席专家分别发布了《甘肃经济发展分析与预测(2017)》、《甘肃社会发展分析与预测(2017)》、《甘肃县域和农村发展报告(2017)》、《甘肃文化发展分析与预测(2017)》、《甘肃住房和城乡建设发展分析与预测(2017)》、《甘肃民族地区发展分析与预测(2017)》、《甘肃酒泉经济社会发展报告(2017)》、《甘肃商贸流通发展报告(2017)》8本蓝皮书的主要研究成果。
 

4.jpg

5.jpg

6.jpg

7.jpg

8.jpg

9.jpg

10.jpg

11.jpg

 

                                                 (段翠清撰稿董积生审核)

 

 

分享到:
【打印正文】
手机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