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综合新闻>详细内容

“十二五”期间中国城镇化率实现两大重要突破

作者:记者吕莎 来源:《社科院专刊》2015年10月16日总第315期 发布时间:2015-10-16 浏览次数: 【字体: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o.8》发布

    本报讯 (记者吕莎)日前,《城市蓝皮书: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o.8》在京发布。发布会由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举办。中国社科院副院长、党组成员蔡昉出席发布会并致辞。

  蓝皮书研究发现,“十二五”期间,中国的城镇化率实现了两大重要突破:2010—2011年中国城镇化率达到并开始超过50.0%,中国整体进入城市型社会阶段;2012年中国城镇化率达到52.6%,超过世界总体水平(52.5%),并以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速度(年均0.5个百分点)快速推进。

  蓝皮书指出,在新常态下,可预期的城市发展时序内,存在几个极其重要、需要特别关注的时间节点。要把握五个变化态势。

  一是国家整体发展战略面临新的选择。根据党的十八大报告和总体战略部署,到2020年,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初步实现,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的阶段性目标达成,在国家层面将形成新的战略性目标体系。城市作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载体,必将成为实现“中国梦”的主力军和先遣队。

  二是劳动力供给规模出现转折性变化。随着人口生育率的下降,中国正加速进入老龄化社会,预计2030年左右中国人口将出现负增长,但劳动力供给规模的下滑会更早于此。人口规模特别是劳动力供给规模的转折性变化,标志着人口红利将彻底消失,人力成本将更加高昂,我国在传统制造业的低成本要素优势逐步丧失,同时人口结构的变化也将对城市经济社会运行产生重大和深远的影响。

  三是传统资源型产业步入下行通道。由于经济发展模式的变化以及生态环境约束的不断加强,传统资源型产业将总体步入下行通道。更为重要的是,大量的产业资本将从传统产业领域逐步退出,寻求新的投资方向。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政府财税体制改革、财政体制创新成为当务之急。

  四是全面进入城市型社会。截止到2014年底,中国城镇化率已经达到54.8%,预计到2020年将超过60%,到2030年将达到70%左右,也就是说,“十三五”期间中国将全面进入城市型社会,同时城镇化从以速度为主转向速度、质量并重的发展阶段。在这一新的时期,城市经济将占据主导性地位,城镇化将取代工业化成为中国发展的主要动力。

  五是正式迈向服务经济时代。2013年,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正在进入一个崭新的服务经济时代。大力发展服务经济,加快服务业对外开放,成为城市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

责任编辑:王宁

分享到:
【打印正文】
手机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