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一带一路”实现互利共赢
本报哈尔滨10月13日电 (记者耿雪)10月12日,由黑龙江省委宣传部、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主办的“中蒙俄经济走廊—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高层论坛”在哈尔滨召开。会议以“携手‘一带一路’互利互惠共赢”为主题,来自中蒙俄及日韩等国的政府外交和商务等实务人士、知名专家学者、跨国和地方企业家代表等80余人参与了相关问题的讨论。
如何推进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有效衔接、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对东北亚地区合作与发展的影响等问题成为与会代表关注的重点。
中蒙俄经济走廊这一概念是以黑龙江省为核心,涵盖了内蒙古东北部,以及俄罗斯的远东南部和蒙古国的东部地区。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李培林指出,三方合作不仅具有地缘和区位优势,还拥有良好的政治、经济及人文合作基础。
李培林表示,由于中国东北地区处于中蒙俄经济走廊的腹地,不仅对中国扩大对俄、对蒙及欧洲合作的地缘和经济优势突出,还拥有连接日韩等亚太国家的通道和产业优势。目前,东北地区对俄、对蒙的各种合作均处于历史最好时期,成为推动东北振兴与中蒙俄经济走廊互动对接的积极因素,也为三边合作增添了长期持续的巨大潜力。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东亚研究中心主任黄大慧认为,“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定位于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能够促使贸易畅通并加快要素流动与利益融合,深化投资贸易合作,从而实现各参与方之间的优势互补。在他看来,一个对东北亚沿边深化开放的新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蒙古国地广人稀,丰富的煤、铜矿等矿产资源已经成为国家的经济支柱,而基础运输设施的改善,尤其是现代化铁路的投入使用,将直接降低矿产出口成本并提升其出口能力。” 蒙古国国家科学院第一副院长日格德力院士如是说。俄罗斯工商会物流协会主席杜纳耶夫,同样提议可以在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及东西伯利亚地区之间创建运输物流平台。日本公益财团法人环日本海经济研究所调查研究部部长新井洋史认为,“一带一路”将扩大西伯利亚铁路的商务机会,成为东北亚区域物流发展的坚强后盾。
责任编辑:王宁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