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庆祝成立五十周年
本报讯 (记者张凤娜)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成立五十周年学术报告会在京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王伟光出席会议并讲话。
王伟光指出,50年来,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院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在历届研究所党委领导班子的不懈努力下,在几代专家学者的团结协作、共同奋斗下,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学术导向,按照中央对我院提出的“三个定位”要求,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外交大局及我院的工作部署,积极回应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以创新工程为实践抓手,全面推进以科研工作为中心的各项工作,深入开展俄欧亚领域问题研究,在学术研究、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对外学术交流、行政管理和党的建设方面取得新成绩和新进展。如今,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在国内的俄罗斯、中亚和中东欧三个主要研究领域被公认为是水准位于前列的研究单位,并正获得越来越多国外研究单位和学术机构的认可。
王伟光强调,俄罗斯东欧中亚领域的学术研究是国际政治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本领域研究的对象国,也是我国重要的周边国家。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俄罗斯、中东欧和中亚研究不仅不能削弱,而应该进一步加强。为推动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的研究与发展再上新台阶,王伟光提出五点要求。第一,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观察和分析问题;第二,牢固树立为人民做学问,为党和国家发展大局服务的意识;第三,为国家的发展和应对复杂国际局势提供智力支持;第四,进一步加强管理,落实党委集体领导下的所长负责制;第五,根据我国面临的新的国际环境、国内形势和学科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明确科研主攻方向,多出成果,多出人才。
出席会议的还有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张江,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朱佳木、武寅,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原副部长于洪君等。
刘利民指出,中国与俄罗斯、东欧、中亚地区国家有着长期友好合作的基础和无法替代的地缘优势和经济文化潜质。近年来,中国与俄罗斯、东欧、中亚各国政治互信日益增强,经贸关系不断密切,各领域合作持续提升,展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吸引力。他希望研究所能为我国对俄罗斯、东欧、中亚地区国家决策提供更多的忠言大略。
于洪君表示,对于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这一领域他一直给予着高度关注。他强调,随着世界发生巨大而深刻的变化,我们加强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重要且必要。希望研究所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能够紧跟时代脉搏、形势需要和中央整体部署取得更大成绩。
据介绍,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下属的国际问题研究所,是国内研究俄罗斯和东欧中亚地区最大的综合性学术机构。研究所始建于1965年6月,随着时代变迁、国际形势的变化以及研究对象的变动,先后采用过苏联研究所、苏联东欧研究所、东欧中亚研究所等名称,2002年10月改为现名。
50年来,该所不仅撰写了数百部专著、数千篇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在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苏共亡党等重大问题上,向党和国家提出了经得住实践和历史检验的政策建议,而且聚集了一批研究人才和领军人物,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学科建设体系。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党委书记李进峰主持开幕式,所长李永全在开幕式上致辞。
会上,有学者深情回顾了研究所的发展历程,对其培养和形成的“欧亚所的学术精神”,即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的科学态度和严谨学风给予了充分肯定,希望这种精神能继续传承和发扬下去。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单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对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成立五十周年表示祝贺,并就学科发展进行了讨论,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意见。
责任编辑:王宁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