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综合新闻>详细内容

“华侨与中外关系史”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京开幕

作者:陶煌蟒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5-10-17 浏览次数: 【字体:

2015-10-17_zonghexinwen_01.jpg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副主任任启亮 中国社会科学网记者孟繁杰/

 2015-10-17_zonghexinwen_02.jpg

中国社会科学院秘书长、党组成员高翔 中国社会科学网记者孟繁杰/

    中新社北京10月17日电 (陶煌蟒)“要高度重视华侨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中的历史作用,加强华侨史的研究是史学工作者的重要责任,更是中外关系史学界的重要使命。”中国社会科学院秘书长高翔17日在“华侨与中外关系史”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式上如是表示。

  当日,“华侨与中外关系史”国际学术研讨会暨2015年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年会在北京华文学院开幕,近百位专家学者参与会议进行讨论。

  国务院侨办副主任任启亮在致辞中说,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向外移民的大国,古代文献中称之为唐人、华人,到晚清时便改称华侨,尤其以东南亚华侨为最多,这些国家与中国的关系也最为密切,可以说中外交往都与华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随着学术的进步,中外关系史的研究范围在不断延伸,已逐步扩展到中外经济交流、移民与民族融合、南海疆域等重大问题。”他指出,目前“丝绸之路”这一名称不仅让历史学者普遍采用,更成为许多国家民众所熟知的文化概念,联合国已将陆上与海上“丝绸之路”先后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各国政府与民众对丝绸之路的认识远远超出历史范畴,中外关系史学科对此功不可没。

  任启亮希望,中外关系史的研究学者们能以全新的角度与更广的范围从事华侨华人历史的研究,期待与会学者从跨学科角度对有关课题展开研究,为“一带一路”作出积极贡献。

  高翔对此十分赞成。他说,近代以来,海外侨胞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富强和新的崛起进行了艰苦奋斗,历史始终证明,海外侨胞的命运与中华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联,与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紧密相联。

  “如何凝聚广大侨胞的力量,共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不仅是历史课题,也是崭新的时代课题。”他强调,历史学工作者要积极投身到时代进步的洪流深处,为进步的事业推波助澜,而不能站在岸边冷眼旁观,更不能逆流而动。

  高翔表示,要努力提升中外关系史学界在华侨史研究领域的境界和水平,看到历史上华侨发挥的作用,高度重视华侨史研究,中外关系史学会应该关注侨胞现状,关注华侨历史。

  北京华文学院院长周锋表示,相信华侨与中外关系史的研究成果将成为中国“一带一路”思想的理论基础,对中国持续深化全方面对外开放、沿线国家繁荣进步都具有特殊意义。

  本次研讨会由国侨办政法司、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北京华文学院联合主办,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成立于1981年,已召开学术会议45次,现有会员近800人。

  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会长丘进出席论坛并讲话,国侨办政法司司长董传杰主持开幕式。(完)

  注:图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网  

责任编辑:武勇

 

 

 

分享到:
【打印正文】
手机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