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文化发展分析与预测(2021)》发布词
《甘肃文化发展分析与预测(2021)》发布词
戚晓萍
一 、设计应用甘肃文化发展系列评价指标体系
《甘肃文化发展分析与预测(2021)》开发设计出“甘肃省文化发展指数评价指标体系”“甘肃省文化发展地区指数评价指标体系”和“甘肃省文化发展相对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模型。并应用这些指标体系从事数据测算,科学评估甘肃全省及14个市州的地区文化发展态势。
二 、数据显示2019年甘肃省文化发展再上新台阶
2019年,甘肃省文化发展总体保持良好运行态势,全省文化发展综合水平再上新台阶,最大亮点表现为文化思想伦理导向指数不断实现快速跨越式增长。与前一年同期相比,2019 年甘肃省文化发展综合指数增长6.70分,全省文化发展综合水平增长幅度5.37%;全省文化思想伦理导向力水平指数增长6.50分,增长幅度达41.2%。
甘肃各地区文化发展水平日益提升。与上年同期相比,14个市州的地区文化发展综合指数均实现正向增长,各市州文化产业需求端拉动力普遍上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普遍显著提升。
三 、2019年甘肃省14个市州地区文化发展指数排名出炉
酒泉市、嘉峪关市、兰州市,位居地区文化发展综合指数前三。
兰州市、甘南州、酒泉市,位居地区文化资源聚集度指数前三。
酒泉市、嘉峪关市、兰州市,位居地区文化产业发展水平指数前三。
嘉峪关市、酒泉市、甘南州,位居地区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指数前三。
兰州市、嘉峪关市、白银市,位居地区文化思想伦理导向力水平指数前三。
四 、黄河文化田野调查报告突显甘肃民众弘扬传统的担当作为
天水古琴文化、民勤骆驼客文化、通渭耕读文化,是黄河甘肃段不同生态环境所孕育的三项传统文化,地域特色鲜明、文化底蕴深厚、生活气息浓郁。本皮书以上述三项黄河文化事项在当地民众生活中的传承与弘扬为选题,展开田野调查研究。
研究认为天水古琴文化为稀缺型文化资源储备,具有深厚的发展动力与挖掘潜能;民勤骆驼客文化需要聚合资源,延伸骆驼客文化产业链条,构建“大骆驼”文化体系;通渭耕读文化可借助当前发展机遇,试点改革,打造耕读文化示范区、实验区、特色村镇、书画旅游目的地。
五、非物质文化遗产报告展示甘肃各界合力共建 “非遗”活态传承
甘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当前形成了政府管理、学校教育、民众参与,合力共建的良好局面,“非遗”事项得到了活态传承。本皮书就当前甘肃“非遗”保护中的数字化保护、职业教育保护、生产性保护,以及“非遗”传承等内容,进行专题研究,梳理已取得的成就,反思尚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对策。
六、“两长”文化、乡村文化等报告反馈重大文化部署在甘有力践行
2020年,甘肃编制了长城、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规划,加强文化保护、深化文旅融合,积极推动国家文化公园建设。
新乡贤和乡村文化人才,通过文化引领、视频传播、民间艺术创作等途径,参与甘肃乡村文化振兴,参与抗疫宣传,在统筹推进乡村振兴中发挥重要作用。
甘肃民众“文化自信”日益觉醒,甘肃地方特色文化越来越受到产业开发者热捧,具有文化符号意义的特色文化“IP”已成为甘肃文化资源产业化高质量发展的引擎。
七、“文化大事记”为甘肃文化发展留下历史记录
“文化大事记”梳理、编纂2019-2020年度甘肃文化发展大事133件,为全省文化建设重要工作留下历史记录。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