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甘肃商务发展亮点及2021年发展对策建议》
《2020年甘肃商务发展亮点及2021年发展对策建议》
——2021年甘肃商务蓝皮书发布词
王晓芳
2020年,因受疫情影响和对外贸易环境趋紧的双重压力,甘肃商务系统围绕落实中央“六稳”要求和“六保”任务,仍取得了一些突破和亮点。
一、四大突出亮点,充分展现出甘肃商务发展的韧性
亮点一:借“机”造“势”活跃国内市场,八大行动促使消费品市场趋稳回升
2020年,甘肃省商务系统通过八大行动,借“机”造“势”活跃国内市场,1-8月甘肃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28.0亿元,增速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6个百分点。
亮点二:借“船”出“海”逆境中抗压前行,九大举措持续发力进出口增速明显前移
甘肃省借国际货运班列、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这几条大“船”,逆境中抗压出海,2020年1-8月,实现外贸进出口229.1亿元人民币,取得了进出口总额增速、进口增速、出口增速在全国的位次均与上年明显前移的明显成效。以集成电路及其组件为主的高新产品和以苹果汁、白瓜子为主的农产品出口增长强劲,其中集成电路及其组件出口占全部出口的24.5%,这是近年来甘肃出口领域一大亮点,表明甘肃作为全国第二大集成电路及其组件生产基地,已经在国际市场崭露头角。农产品出口占全部出口的21.0%。
亮点三:“挑”上“串”下,线上线下融合,“云招商”深刻引领了甘肃招商引资新模式
在招商方面, 2020年1-6月,共实施省外招商引资项目1107个,省外到位资金1403亿元。第26届“兰洽会”,以线上为主、线上线下融合的方式, 云上“逛”展馆、“云招商”、“云促销”成最大亮点。
亮点四:西“突”南“冲”,通道物流枢纽建设及国际货运班列取得重要突破
1-8月,甘肃国际货运班列共发运221列(7384车),累计货运12.3万吨,货值12662万美元。其中,中欧班列65列,中亚班列8列,南亚班列发运11列车,陆海国际贸易新通道发运137列,比2019年全年新增103列,占全部国际货运总列数的62%。
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高及外贸依存度过低,是甘肃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主要的国内外市场压力
压力一:内需市场规模偏小,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高
近几年,甘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国的比例还不到1%。从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来看,一般意义上,投资每增长1个百分点,能拉动经济增长0.2%,消费每增长1个百分点,能拉动经济增长0.8%,是投资的4倍。全国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接近六成,已经连续六年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一“主引擎”。2018-2019年,甘肃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仅为32.3%、42.6%。
压力二:外贸依存度不高,贸易渠道单一所带来的不稳定性风险加大
2019年甘肃对外贸易依存度仅为4.4%,大大低于全国平均35%的水平,也远低于西部重庆(24.5%)、广西(22.1%)、四川(14.5%)、陕西(13.6),与宁夏(6.4)比,也还差两个百分点。对外贸易对亚洲市场依赖性过大。甘肃与亚洲的贸易在3/5上下,亚洲不仅是甘肃最主要的出口目的地,也是甘肃最牢固的进口来源地。说明甘肃进出口市场过于单一,过于依赖亚洲市场,增大了对外贸易稳定性、扩张性的风险。甘肃外贸不仅过于依赖亚洲市场,而且从最大贸易伙伴和进出口国别位次看,哈萨克斯坦是甘肃第一大进口来源地,中国香港特区是甘肃第一大出口目的地。表明进出口国别过于集中,给甘肃进出口带来极大的不稳定性。
三、刺激需求,牵引供给——2021年甘肃商务发展对策建议
2021年,要将重点放在改善营商环境,在带动性明显的大额消费上下功夫,积极消解消费领域“梗阻”,积极扩大内需,激活出口潜能,为“十四五”时期全面释放甘肃经济中长期增长潜力打开新的内外市场局面。
对策一:激活消费潜能,使消费成为拉动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第一推动力
一是全力消解汽车、住宅消费升级的环境、政策梗阻,综合施策,畅通大额消费品升级通道,全面提升消费层级,扩大消费总额。
二是全面推动消费内容和技术升级,构建多元化、智能化消费场景,促进零售行业线上线下齐发展。
三是加速文旅与夜间经济融合,实现消费空间和时间的延伸,在时间和场景上衍生消费链条,创造新消费增长点,进一步释放西部地区旅游红利。
四是稳就业,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稳定市场消费基础。
五是全面提升企业发展活力,企业始终是稳就业、增收入、强消费的基石。
六是努力释放农村消费潜力,持续实施家电更新换代下乡等专项活动。
对策二:激活出口潜能,在全球产业链重塑过程中积极扩大省内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
一是突出提升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在对外贸易中的战略地位。应将增强甘肃出口新动能的关键点放在中小企业、民营企业上,培育和扩大出口企业主体总量,巩固和提高陇原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
二是突出发展壮大出口导向型优势产业,重点发展壮大现代物流产业、特色农业和中药材、先进制造业、矿产资源加工产业、文化旅游产业等五大出口导向型优势产业,形成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链。
三是充分利用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努力扩大甘肃与东盟国家贸易总额。
四是在“十四五”时期,加快完善甘肃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建设,带动促进内需外贸总额共同提升。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