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平凉经济社会发展报告(2021)》发布词
《甘肃平凉经济社会发展报告(2021)》发布词
程黎君
很荣幸代表课题组,对《甘肃平凉经济社会发展报告(2021年)》蓝皮书成果进行发布,这也是我第三次参加全省蓝皮书编写成果集中发布会!这次发布的甘肃平凉经济社会发展报告是在甘肃省社会科学院的指导下,在平凉市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由甘肃省社科院与甘肃省社科院平凉分院合作编写而成。本报告深入分析了平凉市经济发展的形势、发展趋势与应对策略。在篇章结构上包括总报告、理论篇和调研篇3部分,14个专题,约20万字,
一、当前甘肃平凉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态势
2020年,平凉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克服了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影响,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聚焦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打赢疫情防控、经济恢复以及脱贫攻坚等硬仗,主要经济指标好于预期,经济运行企稳向好,各项改革纵深推进,社会大局和谐稳定。2020年前三季度,全市地区生产总值330.33亿元,增长3.2%,比全省增速(2.8%)高0.4个百分点,比上半年增速提高0.7个百分点,一、 二、三产业的比重分别为20.1%、24.7%、55.2%。
二、2021年甘肃平凉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分析
2021年平凉经济社会将继续保持平稳回升稳中有进的势头。从有利因素看,农业生产平稳增长,特色产业发展较快,工业生产稳定增长,累计增速持续回升,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强劲,房地产投资拉动明显,第三产业稳中有进,财政收支稳定增长,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推进,社会民生稳定发展。总的来看,2020年全市经济经受住了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考验,经济持续恢复增长,“六保”“六稳”任务落实成效显现。但也要看到,2021年国际国内环境仍然复杂严峻,外部疫情再次出现反弹,世界经济处于疫情冲击和经济恢复的角力之中,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比较多。国内经济恢复进程中,一些新情况、老问题相互交织,结构性矛盾凸显,夯实经济持续发展基础还需要努力。平凉经济社会发展同样面临诸多压力和挑战,经济稳定增长的基础还不够牢固,工业规模总量较小,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疫情对消费影响仍在持续等不利因素。
三、2021年甘肃平凉经济社会发展的对策建议
2021年平凉市经济社会发展要继续按照中央、省市决策部署,科学统筹疫情常态化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保持战略定力,全面落实“党建统领,‘四化’统筹,交通先行,产业支撑,振兴乡村,改革创新”的发展思路。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聚力发展陇东旱塬特色农业,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深度挖掘崆峒道源文化内涵,深入实施生态立市战略,统筹民生改善和经济发展,着力打造新型工业化发展高地、黄河流域国家级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市、陕甘宁三省区域中心城市、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黄土高原绿色发展先行区、陕甘宁三省区职业教育高地和康养中心,为建设绿色开放幸福美好新平凉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
一是把握战略机遇。把握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及新时代西部大开发的发展机遇,把握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和“一带一路”建设的机遇,把握省委省政府支持陇东发展的机遇,围绕破解基础设施瓶颈制约、做大做强绿色煤电产业、构建特色优势生态产业体系、不断扩大开放开发四个方面,重点抓好十二项工作开展落实,加快建设绿色开放幸福美好新平凉,努力形成支撑全省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二是弥补发展短板。全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紧紧抓住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等政策机遇,优先发展能源、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在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建设尤其是高铁短板上有所突破,打通交通制约瓶颈,提升硬件设施,尽可能地缩小区域差距。
三是聚焦重大项目。要把抓投资和项目建设作为拉动实体经济发展的主引擎,聚焦能源综合利用、传统工业改造提升、农业产业化、文化旅游养生、新兴产业、基础设施和社会公共服务六大领域,加大招商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力度,发挥重大投资项目牵引作用,以项目培育产业,推动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质量向中高端水平迈进。
四是践行绿色发展。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理念,走开发生态化、生产清洁化、资源利用高效化、环境影响最小化的绿色发展之路。
五是加快产业转型。以提质增效和转型发展为重点,立足生产和生活消费升级的需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推动传统产业提高核心竞争力和产品附加值,向质量提升、绿色低碳、服务优化、品牌高端等方面发展。
六是激活发展动力。坚定不移地全面深化改革,破除一切阻碍发展的体制机制,以深化改革促进扩大开放,深化开放合作体制机制改革,以扩大开放促进深化改革,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拓展新空间。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