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县域和农村发展报告(2022)》发布词
2022年县域蓝皮书发布词
王建兵
各位领导、嘉宾、媒体的朋友们,上午好
甘肃县域蓝皮书---《甘肃县域和农村发展报告(2022)》,是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和甘肃省统计局密切合作,共同编写的分析甘肃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年度报告,由中国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2021年9月,第二十二次全国皮书年会中,甘肃县域和农村发展报告 (2020)》荣获第十二届“优秀皮书奖”一等奖,这是本书第四次在全国皮书评奖中获奖,标志着甘肃县域蓝皮书工作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为不断提升县域蓝皮书的学术质量和社会影响力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本书由三部分组成。一是总报告。二是县域篇。课题组构建了县域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该评价指标体系共8个一级指标,以及21个二级指标和64个三级指标。使用2020年统计县卡数据和财政数据,对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数据计算、分析和排序;三是乡村振兴篇。选择当前甘肃农业农村发展的重点进行研究,主要有甘肃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路径研究、甘肃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小农户之间利益联结机制研究、甘肃省农村产业振兴的路径与模式研究等,通过专题研究,以期为十四五时期甘肃县域和农村发展提出可参考的建议与对策。
一、下面的首先要公布的是,甘肃县域竞争力十强县和最具竞争力县的名单:
综合竞争力十强县名单 | 城关区、凉州区、七里河区、安宁区、肃州区、西固区、西峰区、甘州区、榆中县、白银区 |
最具宏观经济竞争力县 | 城关区 |
最具产业发展竞争力县 | 安宁区 |
最具基础设施竞争力县 | 西峰区 |
最具社会保障竞争力县 | 榆中县 |
最具公共服务竞争力县 | 肃北县 |
最具人居环境竞争力县 | 两当县 |
最具社会结构竞争力县 | 城关区 |
最具科学教育竞争力县 | 靖远县 |
二、县域经济运行情况
(一)发展现状
总体来看,甘肃县域经济发展有了长足进步,整体实力有所增强,收入类指标和科教类指标增幅明显。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较上年增长8.32%,人均地方财政收入较上年增长8.14%,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较上年增长4.80%,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较上年增长5.32%。县域第二产业近5年平均增长速度为2.17%;县域第三产业近5年平均增长速度为4.36%。县域科技支出较上年增加33.94%;教育支出较上年增加7.30%;
(二)存在的问题
我省县域发展底子薄、欠账大、短板多,面临的挑战和压力大。县域第二产业增长乏力,规上企业下滑明显。县域第二产业增加值为2554亿元,较上年下降1.2%;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197亿元,较上年下降18.92%。县域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为25.21%,较上年下降1.15%;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为53.61%,较上年下降0.52%。
从县域经济整体情况来看,县域国内生产总值超过百亿的只有20个县,县域经济总量偏小,不仅仅是与国内发达地区的差距在拉大,省内县域之间的差距也在逐渐拉大。县域财政情况不容乐观,县域财政自给率只的13.43%,大多数县区只能保工资保运转,缺乏发展的动力和后劲。
从县域人均可支配情况来看,县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301元,占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834元的69.13%,只有3个县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县域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12085元,占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31元的70.54%,有13个县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三)对策与建议
2021年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会议召开,这是我省关于县域经济发展的第一次全省大会,会议指出,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关系全局、势在必行,是我们急需补上的一课。因此,提出以下对策:
1、按照各县的资源禀赋,优化升级县域产业结构,提高各产业对财政的贡献率
2、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积极推进县域治理现代化,提高行政管理效率
3、以重点改善民营经济生存环境为突破口,多方位、多层次提升县域营商环境质量
4、培育发展新动能,发挥科技创新在县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5、以土地流转为契机,构建土地流转经营共同体,实现小农生产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最终实现质量兴农,绿色兴农。
6、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提升基层政府的公共服务水平,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