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重大项目>文化云平台>资料汇集>详细内容

文化资源价值评估方法探析

来源:《黑龙江科学》2018年第19期 发布时间:2018-11-25 浏览次数: 【字体:

陈雪辉,孙

(山东工商学院财务处,山东 烟台 264005)

摘要: 在阐述文化资源价值评估重要性的基础上,理清文化资源与文化资源价值的概念,依据资产评估理论,探讨文化资源价值评估方法,以期为文化资源价值评估以及文化资源产业化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文化资源;价值;资产评估

中图分类号: F590 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编号: 1674 -8646(2018)19 -0138 -02

文化产业泛指为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该产业已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文化产业已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2009 年国务院颁布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标志着文化产业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性产业。“十二五规划”首次将发展文化产业的目标定位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文化产业正式成为国家战略性支柱产业。

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路径是推进文化资源产业化,文化资源产业化的过程中重要的一环是文化资源价值评估。选择科学可行的评估方法,科学的评估文化资源价值,是文化资源产业化亟须解决的问题。

1 文化资源的概念与价值属性

文化资源属于社会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基础。文化资源是凝结了人类无差别的劳动和思维的物质、精神产品或活动,包括历史遗迹、历史人物、民俗文化、宗教信仰等。文化资源的价值是指为社会或企业带来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与自然资源不同,文化资源不仅能够创造经济价值,也承担着文化传承、民众教化、国家形象塑造等社会角色,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文化资源价值具有以下属性:第一,附着性。文化资源通常不具有实物形态,但必须依附于有形资源才能创造价值。第二,共益性。与有形资源不同,文化资源可以同时被不同主体共同使用。第三,积累性。文化资源的价值通常会随着时间的积累而增加。

2 文化资源价值评估方法

文化资源作为特殊的资源,其价值评估必须在资产评估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对其经济价值评估的同时,不应忽略其社会价值评估。传统的资产评估方法有三种:成本法、收益法和市场法。由于文化资源的特点,文化资源的价值与成本呈非对称性的关系,并且文化资源具有独特性,很难在市场上找到参照物,因此,文化资源价值评估不适合采用成本法和市场法。收益法是根据资产未来收益状况来确定其价值,所以适用于文化资源价值评估。但收益法有其适用条件,只有那些比较成熟的,能够产生稳定的收益,具有可靠的历史数据的文化资源才能采用该方法。对于尚未开发的文化资源或开发初期的文化资源,不具备充分的历史数据时,可以引入期权定价模型或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评级。

2.1 收益法

收益法的基本原理是预测评估对象的未来收益,然后折现求和,得到被评估资产的价值。收益法应用中涉及三个参数:未来收益额、折现率和未来收益期限。在使用收益法评估文化资源价值时,未来收益期限通常根据行业特点或聘请专家来确定,相对比较简单;关键是收益额的预测以及折现率的确定。文化资源价值评估中收益额预测需要关注三个问题:第一,收益额应该是客观且可以长期获取的稳定收益。因此,在预测收益额时,要对历史数据进行预处理,把偶然所得剔除掉,得到文化资源可以长期获取的、稳定的收益,作为未来收益预测的依据。第二,收益额预测过程中,要考虑宏观经济环境、行业特点、未来风险等因素,综合各项影响因素得到收益额的预测值。第三,由于文化资源附着性的特点,文化资源创造须依附于有形资产创造价值,因此,能够获取的收益是文化资源与其他有形资产创造价值的和,即总收益。要评估文化资源的价值,必须把其创造的价值从总收益中分离出来。分离的方法即是确定出文化资源对总收益的贡献比例。文化资源价值评估中折现率可以理解为投资者对文化资源的预期回报率,其方法有以下两种:第一种是类比文化资源法。第一,在市场上寻找类比资源的交易案例,从资源的功能、交易时间等价值影响方面确定类比资源;第二,收集类比文化资源的投资回报率数据;第三,计算算术平均数或加权平均数作为被评估文化资源的折现率。第二种是类比公司法。第一,在市场上寻找三家或三家以上类比公司,主要从行业、规模、主营业务等方面考虑是否符合类比公司的条件。第二,根据类比公司的经营状况,采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分别确定出每个类比公司的股权投资回报率;在确定股权投资回报率的过程中,要确定整个市场的风险报酬率,可以根据沪深 300 指数选定公司投资回报率的平均数;无风险报酬率可以通过收集发行期长于文化资源收益期限的国债数据,计算到期收益率,计算平均数;负债投资报酬率的确定方法与无风险报酬率类似,寻找市场上那些发行期长于文化资源收益期的债券,取债券投资报酬率的平均数作为负债报酬率。第三,依次确定被评估文化资源所在公司中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的回报率,倒计出文化资源的投资回报率,即折现率。

2. 2 实物期权定价模型对文化资源进行产业化开发,目的是取得投资收益,前期支付的成本可以是标的资产的执行价格,当该项投资未来产生的净现金流量的现值高于标的资产的执行价格时,则投资方选择投资获利,如果预期未来净现金流量的现值低于标的资产的执行价格时,投资方放弃投资。根据以上分析,文化资源价值具有看涨期权的特点,因此,可以采用实物期权定价模型确定文化资源价值。应用实物期权定价模型进行文化资源价值评估,能够体现选择权或不同的投资机会创造的价值。例如,文化资源进行产业化开发之后,是否能够带来预期收益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时,投资者可以选择延迟投资或放弃投资。只要未来存在不确定性,投资者就可以利用实物期权提升价值。

2. 3 模糊综合评价法

根据文化资源价值评估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还可以引入模糊综合评价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基本原理是把具有模糊和非定量特点的因素定量化,为决策者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估文化资源价值的基本思路如下:第一,确定文化资源价值影响因素、因子的评价等级标准和权值;第二,采用模糊集合变化原理,构建模糊评价矩阵;第三,计算各层矩阵的权重,最终得到评估对象的等级。在模糊综合评价中,关键是指标的选择。文化资源价值影响因素众多,在选择指标的时候要遵循全面性和相关性原则。全面性指选择的指标应该涵盖影响文化资源价值的重要方面;相关性指评价指标能够对文化资源价值产生影响。可以从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发展价值三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估,根据文化资源的具体特点细化上述评价指标。文化资源的总体评价等级按照通常的五个等级设立,也可以进一步细化。指标确定后,聘请专家打分,得到判别矩阵,最后计算出文化资源价值的等级。上述模糊综合评价法仅得到了文化资源价值的等级,而非文化资源的评估值。这个等级可以为文化资源产业化提供决策支持,但是,没有得到以货币计量的文化资源价值。如果要确定文化资源的价值,要将模糊综合评价法与资产评估结果结合起来使用。文化资源价值评估是有效进行文化资源配置,推动文化资源产业化的重要环节,评估方法是文化资源价值评估的关键。根据资产评估理论提出几种可能的评估方法,并对每种方法的应用条件和问题做了相关阐述,以期为文化资源价值评估提供思路,为文化资源产业化提供决策支持。

参考文献:

1] 刘玉平 . 企业价值评估若干问题探讨[J]. 中国资产评估,2006,(01):8 -11.

2] 刘德运 . 无形资产评估[M].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

3] 吴慧香 . 企业价值收益法评估中收益额的选取探析[J]. 财会通讯,2011,(29):40 -41.

4] 安玉新,张颖 . 文化大发展视野下的文化资源评价[J]. 辽宁经济,2009,(09):49.


分享到:
【打印正文】
手机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