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副研究员(副编审、副研究馆员)

魏 静
女,汉族,陕西杨凌人。1996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历史系,取得历史学学士学位。1996年至今于甘肃省社会科学院丝绸之路研究所(原历史所)工作。2010年至2012年就读于兰州大学世界史专业,取得历史学硕士学位。2012年获得副高级职称,现为甘肃省历史学会会员,主要从事区域社会史研究。
主要成果-著作类
1、《社会史视域下的河西水利》(13万字),天津古籍出版社2012年出版。
2、《河西走廊水资源供需矛盾与社会控制研究(1638——1949)》(17万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1年出版。
主要成果-论文类
1、《唐前期河西社会经济发展探析》,《开发研究》2001(4),《人大复印资料·经济史》2002(1)全文转载。
2、《论伊斯兰法学思想的当代适应性》,《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10(6)。
3、《甘肃省新农保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制度建议》,《甘肃农业》2011(7)。
4、《浅议清代甘肃的乡试》,《丝绸之路》2012(10)。
5、《论甘肃农村村民自治制度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甘肃农业》2012(5)。
6、《隋末李轨、薛举政权考论》,《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9)。
7、《试论中国古代的水利思想》,《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13(5)。
8、《水利碑刻反映的内容及社会功能——以清代河西走廊为中心的考察》,《甘肃联合大学学报》2013(6)。
9、《清代民勤水利及水案研究》,《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13(4)。
10、《清代宁夏地区河渠灌溉的特点及其管理制度研究》,《甘肃理论学刊》2013(6)。
11、《试论清代甘肃的茶马之制度与茶法变革》,中文核心期刊《兰州学刊》2015(9)。
12、《新文化视角下的“神湫”信仰——以陇东南为例》,中文核心期刊《甘肃社会科学》2016(5)。
13、《传统家庭伦理道德的四个维度及其时代价值》,《丝绸之路》2017(18)。
14、《农村经济发展中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作用探析》,《农家书屋》2020(17)。
主要成果-项目类
1、2014年独立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明清以来河西走廊水资源供需矛盾与社会控制研究》,2019年顺利结项。
2、2023年申请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黄河上游水域与地方社会研究(1636-1978)》获准立项(立项号:23XZS004),在研中。
3、2010年独立主持完成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甘肃民族宗教禁忌研究》。
4、2012年独立主持完成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甘肃省农村养老法律制度研究》。
5、2017年作为第一参加人参与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华夏文明传承新区建设的战略布局》,顺利结项。
6、独立主持甘肃省教科文卫2019年重点委托课题《关于文化系统工会组织建设和工作开展情况的调研》,2019年顺利结项。
7、2018年作为第三参加人参与国家民委委托项目《自治州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研究——以甘肃临夏和甘南为例》,顺利结项。
8、2019年作为第一参加人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般项目《明清以来祁连山用水机制与社会秩序研究》。
9、工作以来独立主持完成院蓝皮书项目三十余项。
10、参与《中国塔吉克斯坦友好关系史》《中国哈萨克斯坦友好关系史》《中国白俄罗斯友好关系史》《中国西班牙友好关系史》《社科在线数据库》等多项院重大项目写作。
主要成果-奖项类
专著《社会史视域下的河西水利》荣获2016年甘肃省第十四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