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理论研究动态2015年第7期(总第8期)
【智库视点】
敦煌遗书建立全球数据库
经过大量的收集与整理,现存于敦煌的550余件敦煌遗书已完成数字化处理,2016年将展开收集流散于国内外各地所藏的敦煌遗书。敦煌遗书又称敦煌文献,是对1900年发现于敦煌莫高窟17号洞窟中的一批书籍的总称,指敦煌所出2-14世纪的古写本及印本。由于战乱,藏经洞发现的6万多本文献、文书、绢画等散落在世界各地,英国、法国、俄罗斯、印度等国保存最多,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有1.6万件。敦煌遗书数据库对敦煌藏经洞出土的全部文物、文献的电子图片库及其释文、研究文献索引等相关信息档案等进行数字化处理。首先是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份比较完整的、永久性的敦煌文献资料和研究资料,同时有利于永久性保存,并提供全球学者研究。此外,数字敦煌的普及也在内容和阵容上不仅增加了敦煌的内涵,也让世界各地前来参观的游客通过数字影像加深了对敦煌的全面了解。为了完善敦煌遗书的完整性,敦煌研究院和国外收藏机构也在陆续商谈,致力于将分散于海内外的大量敦煌遗书,以数字化形式陆续“入库”。如果能够顺利实现,这意味着残缺了逾百年敦煌学“完整模样”将呈现。把国外曾经通过不正当手段“拿走”的敦煌遗书要回来的可能性不大,但通过建数据库的方式把资料收集回来的可能性比较大,2015年4月敦煌研究院获得了来自法国逾400G的敦煌遗书数字资料,这为未来更多的文物数字资料回归开了个好头。
【陇原学讯】
全国《格萨尔》学术论坛在玛曲县举办
8月12日,2015年全国《格萨尔》学术论坛在玛曲县举办,来自西北民族大学格萨尔研究院的专家、教授共40余人参加了论坛。被誉为“东方的荷马史诗”的《格萨尔》是世界上最长的一部英雄史诗。学术论坛研讨会上,专家、学者就《格萨尔》诸多学术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地研讨和交流。据专家介绍,《格萨尔》中的地名“玛域”就是现在的玛曲及周边一带,这一地区是当年格萨尔王活动的中心区域,现在玛曲县境内已有77处风物遗迹经专家考证与史诗中的地名和故事情节相吻合。已出版的100多部《格萨尔》典籍中,有40余部反复出现玛曲境内的山水地名。本届论坛由玛曲县委、县政府和西北民族大学格萨尔研究院共同承办。
我省公布首批258个文化遗产“历史再现”工程博物馆
8月31日,甘肃省博物馆协会公布了我省第一批文化遗产“历史再现”工程博物馆名录,共有258个博物馆,其中文化系统博物馆156个、行业博物馆54个、民办博物馆20个、“乡村记忆”博物馆23个、非遗博物馆5个。2015年5月,我省启动文化遗产“历史再现”工程,分阶段大力发展各类行业博物馆、专题博物馆、民办博物馆和“乡村记忆”博物馆等,既全面提升文物保护单位和博物馆的保护管理水平,又着力探索文物特别是大遗址展示利用模式和遗产资源富集地区博物馆规模化发展模式。按该工程方案,到2020年,我省将建成1000个博物馆聚落,基本形成覆盖全省的博物馆网络体系,成为我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支撑。同时,使我省珍贵文物资源和多彩文化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充分展示。省博物馆协会还将根据全省博物馆建设实际,结合省文化遗产“历史再现”工程进展分批公布全省文化遗产“历史再现”工程博物馆名录。截至目前,张掖市是我省博物馆数量最多、类型较为丰富的地区,现有文化系统、行业、民办等5种类型的博物馆49个。
【高层论坛】
“一带一路”中国(兰州)国际跨境电商物流高峰论坛
9月8日,来自国内外物流、电子商务、网络技术等领域的专家学者、企业家共聚一堂,共同探讨了中国跨境电商物流业未来发展方向,全面、深入、系统梳理了跨境电商和跨境物流的发展。市委副书记、市长袁占亭说兰州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将把电子商务作为龙头调整结构。在“一带一路”战略、“互联网+”的大背景下,兰州将着力发展新模式、新思路来构建跨境电商物流体系,加快发展电商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互助共进协调发展的机制。与会专家讲述了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就互联网物流电商平台、国际物流企业信息化发展和国际物流外币线上支付服务话题展开深入交流,分析了当前面对的挑战与机遇,并提出了针对性意见。认为物流是电子商务的关键环节,作为跨境电商,大部分都要进行互联网交易,提高物流社会化、标准化、信息化、专业化水平,才能保障跨境电商发展;从物流供应链来说,产品研发、原材料供应、制造流程工艺,商品流通过程中的仓配、运输和营销全过程的电子商务管理,实质上就是电子商务物流的核心,所以构建甘肃电子商务物流平台关键在抓好供应链。兰州的地理优势凸显出电商的便利化,要加快物流基础的标准化建设,包括整个报关、报税、通关速度,如果真能解决货物从陆路运输时间短、成本低的问题,兰州也会成为一个铁运中心。
丝绸之路经济带“互联网+交通+制造”兰州圆桌峰会召开
为了抢抓“互联网+”和“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机遇,极力促进互联网与甘肃交通和制造业高度融合并带动甘肃经济转型升级、产业结构调整、工业提质增效,8月8日,甘肃省政府在兰州成功举办丝绸之路经济带“互联网+交通+制造”兰州圆桌峰会。甘肃省“互联网+交通”的战略构想,致力推进互联网与交通运输业的深度融合,实现科学管理、决策分析、便捷出行、高效物流的发展远景。甘肃“6873”交通突破行动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省级综合、立体、智能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群,给新一代信息技术带来巨大现实机遇和发展空间。“6873”交通突破行动巨大的投资、大规模的建设和立体综合的出行方式,将对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和现实机遇。“十二五”以来,已形成以兰州为主的通用设备和电机制造基地、以天水为主的输配电设备、数控机床及电子电器制造基地、以酒泉、嘉峪关为主的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围绕中国制造2025,甘肃将实施“互联网+”制造行动计划,开展面向重点领域的工业云、工业大数据、物联网创新应用试点,鼓励和支持行业企业间(B2B)电子商务平台、综合物流服务平台,推广普及移动电子商务。预计“十三五”期间,甘肃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5%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显著扩大,实现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6%。建成10家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组建100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建成10家以企业为核心的产业战略联盟和技术标准联盟,重点行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大中型企业ERP普及率等指标显著提高,加速实现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互联网+制造创造良好基础。
【学术新论】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文化产业发展研究
一、文化产业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战略功能:1.凝聚软力量,驱动全方位对外开放。2.传播中华文化,增强民心影响力。3.扩大文化出口,改善对外贸易结构。4.优化发展动力,扩大开放型经济。二、文化产业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发展策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文化产业发展具有广阔的潜力和空间,同时又面临一些共性和差异性的制约瓶颈。要率先取得文化产业发展的突破,应坚持文化植入、制度保障、优势互补、集聚带动、整体提升的原则,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遵循市场机制,建立开放型的文化产业合作网络,使中华文化再次走向世界。1.深化沿线国家和地区人文交流,加强文化植入。2.探索建立文化产业合作机制,强化制度保障。3.积极发展外向型文化产业,实现优势互补。4.布局对外文化经贸合作区,突出集聚带动。5.加大对沿线国家对外文化投资,注重整体提升。
(尹宏 成都市社会科学院 《学术论坛》 2015年第6期)
新常态下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路径探索
一、西部地区经济运行呈现新的态势:1.经济增长整体较为平稳,增速较上年同期略有上升。2.工业生产增速继续放缓,西北省区回落幅度仍在加大。3.农业经济运行良好,农民收入增速高于全国。4.投资增长持续放缓,但总体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消费市场基本稳定,消费增长略有回落。6.加工贸易增长较快,外贸形势好于全国。
7.财政收入增长缓慢,整体增速继续回落。二、新常态下西部地区经济运行面临的困境与风险:1.传统产业比重大,工业转型升级难,抗风险能力弱。2.企业经营困境未减,经济下滑风险依然存在。3.投资增长呈放缓趋势,经济持续发展动力不足。4.对外开放水平仍然较低,出口产品竞争力有待提升。5.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经济转型与结构性矛盾突出。三、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1.驱动改革、转调、创新“新三驾马车”,拉动经济增长。2.对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提升对外开放型经济水平。3.依托西部地区资源禀赋,促进转型发展。4.建设生态文明,推进城镇化转型,释放经济增长新动力。5.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发现培育新的增长点。
(李彬 何悦 长江师范学院 《财经科学》 2015年第9期)
论中国梦的政治认同
一、执政党党员的政治认同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组织保证。党员干部对中国梦的政治认同,是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发挥组织和领导作用,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二、共和国公民的政治认同为实现中国梦创造强大动力。我国公民对中国梦的政治认同,是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发挥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和主体力量,为实现中国梦创造强大动力。三、中华民族成员的政治认同为实现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中国梦的民族政治认同,特指中华人民共和国之外的中华民族成员对于她的心里认可和行为追求,主体主要指香港澳门地区、台湾地区的人民群众和世界各国的华人。这种民族政治认同有利于我国政治稳定、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和社会和谐,有利于凝聚起全球华人的强大力量,有利于形成实现中国梦的坚实而广泛的民族基础。四、国际社会的政治认同为中国梦的实现形成良好环境。中国梦的国际政治认同在于为实现中国梦创造和提供良好的国际环境,把中国梦根植于世界梦之中。
(魏立平 中共甘肃省委党校 《甘肃社会科学》 2015年第4期)
酒嘉哈区域经济合作发展战略研究
一、酒嘉哈区域合作发展的优势:1.经济持续快速增长。2.区位优势独特。3.特色产业稳步发展。4.资源相对富集。二、酒嘉哈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的对策:1.借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东风”,加快区域中心城市建设。2.依托国家“西电东送”战略,加快新能源及装备制造业基地建设。3.依托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加快建设西北物流基地。4.依托“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着力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5.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加快产业转移承接示范基地建设。6.依托“西气东输”“西油东送”,加快石化产业基地。7.依托“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马大晋 甘肃省社会科学院 《甘肃社会科学》 2015年第4期)
“互联网+”在“一带一路”战略中的作用探析
一、“互联网+”的新机遇源于变革与创新:1.“互联网+”,源于互联网的经济活动应用模式正在发挥前所未有的巨大影响。2.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形成“互联网+"新业态。3.互联网新业态正变革传统的经济和生活方式。4.“互联网+”将创造国际经济新格局。二、“互联网+”在“一带一路”建设中面临的困难与问题:1.“一带一路”沿线区域文化多元。2.“一带一路”沿线区域语言多样。3.“一带一路”沿线区域信息化水平不均衡。4.“一带一路”沿线区域交通基础设施薄弱。三、用“互联网+”构建“一带一路”区域发展新未来的战略选择:1.加速“一带一路”区域互联互通建设,夯实“互联网+”战略基础。2.实施区域货物贸易“互联网+”战略,打造“一带一路”贸易新格局。3.实施“互联网+”区域旅游业战略,全面推动“一带一路”区域发展。4.通过“互联网+”手段积极消除金融壁垒。5.实施“互联网+”文化战略,促进多元文化的深度融合。
(杨磊 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 《学术论坛》 2015年第6期)
甘肃民族地区生态承载力评价研究
农村发展能力以及农牧业生产能力的提升、天然草场的保护、人均经济增长能力的增强对生态承载力影响较大;地处甘南高原地区的县(市)生态承载力普遍较弱,以甘南州的玛曲、碌曲、迭部最为脆弱。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是甘肃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的当务之急。建议:1.正确处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从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利益上看,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必须先行一步,走由“环境换取增长”到“环境优化增长的发展道路”。2.积极转变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应加快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加强草原、森林、水资源生态保护建设,大力发展现代生态畜牧业和草食畜加工业,加大游牧民定居工程实施力度。3.加快建立科学规范的生态利益补偿机制。要树立生态公平的理念,在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建设中,给予民族地区一定的政策倾斜,加大国家专项转移支付支持力度,完善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制度。
(张燕 高峰 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开发研究》 2015年第3期)
大数据在人文社科中的应用研究
一、大数据研究的特点:1.重发现非实证,在没有理论假设的前提下预知社会和洞察商业趋势、规律。2.重关系非因果,发现那些不能靠直觉发现的信息和知识。3.重预测而应用偏重于社会,用逻辑计算分析社会问题。二、人文社科研究中大数据应用:1.农业中的应用。从中得到有用信息以指导农业生产经营、农产品流通和消费,有助于预测未来农作物收成与市场。2.在医疗行业的应用。医疗行业是数据增长最快的领域,如大数据为美国节省12%-17%的医疗成本,通过数据建立特定的数学模型,可以预测流感的传播。3.在金融行业的应用。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对我国金融生态和格局将产生巨大影响。如2008年初,阿里巴巴通过对其平台上买家询盘数下滑分析,提前半年推断出世界贸易将发生变化。4.在社会管理中的应用。具体应用有百度迁徙项目和腾讯大数据危机预测。
(崔晓辉 王志波 杨威 武汉大学 《社会科学报》 2015年8月27日)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