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社会科学》2015年第1期目录
《甘肃社会科学》2015年第1期目录
本刊特稿 “两点一存”的独特历史地位及其历史条件 欧阳淞 |
社会 “社会互构论”视阈下社会复合主体参与及互构机制 郑杭生 尹 雷 全球社会工作发展路径与走向 卫小将 保障房社区治理路径新探 ——以北京C社区的治理实践为例 方 舒 美国慈善事业及其启示 张奇林 张东旺 泰国残疾人赋权模式及启示 ——兼论我国现代残疾人社会福利模式构建 王 磊 周 沛 我国残疾儿童文化权利的社区实现之现状与影响因素 侯晶晶 |
文化 十字路口中的文化研究(笔谈) 从文化自卑到文化自信:谈澳大利亚的文化研究走向 王光林 文化研究何处去? 张喜华 当美学遭遇文化研究 章 辉 我国可持续消费文化的现实困境及构建 郭 强 相雅芳 CUBS品牌文化战略顶层设计的实证研究 范宏伟 刘晚玲 杨利春 |
哲学 儒学史应当如何重写孙铁骑黄玉顺《性自命出》“两重境界”说 刘光胜 张载礼学思想的阐理路 刘永青 诠释学视角下的白居易儒家思想的变迁和分期 徐芳 |
敦煌哲学 西王母:中华文化东西交流的神话先驱 ——并论“交流”是“敦煌哲学”的重要范畴 穆纪光 |
社会科学评论 大数据时代学术期刊评价与创新发展(笔谈) 大数据视阈下的学术期刊:挑战与对策 韩璞庚 学术期刊的评价功能与创新发展 俞伯灵 大数据时代学术期刊的多维辩证评价 赵连君 |
文学 文学“后批评”论 张 进 缪 菁 文化共同体视阈下唐初文学理想的建构 雷恩海 陆双祖 《苍颉篇》的版本、流传、亡佚和再发现 张存良 先秦“德”义新解孙董霞(95) 西部作家的西部梦——以阿来“博 李继凯 台湾当代诗歌语言流变论 张卫中 江 南 从《陇右近代诗钞》看地方的重农传统与民本精神 朱君毅 英国文化唯物主义莎评的理论与实践 辛雅敏 |
历史 新疾病史学:生态环境视野中的全球疾病史研究(下) ——跨学科整体综合探索的理论思考 王旭东 1980年以来革命根据地女性婚姻研究述评 岳谦厚 王亚莉 横看成岭侧成峰:论“三反五反”运动的积极影响 刘德军 民国时期自杀干预与救助机制的历史考察 侯艳兴 张济顺 甘青民族贸易中的歇家和刁郎子问题探析 李建国 |
学术访谈 锻铸政体的法理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刘作翔教授学术访谈录 刘作翔 王 勇 |
法学 全球法与法律全球化(两篇) 法律多元主义视角下的全球法:特征、界分及应对 杜海英 王秀梅 公司法全球化:趋同与差异之间 樊云慧 论民事检察监督制度的结构性问题和改革方向 路志强 新《刑事诉讼法》实施前后刑事拘留适用的基本情况、变化及完善 ——基于东、中、西部三个基层法院判决样本的实证研究 孙长永 武小琳 法律的形而上学基础及其形式建构 陆 春 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中的法律制度变革 伊士国 特别事件行政调查中的信息博弈及其调控 刘勇前 我国企业自行环境监测的现状、问题及法律规制 马梦青 |
政治 标本协治:协同论视角下中国反腐败新战略 郭兴全 以微博为平台和载体的公民政治参与 徐 琳 公民参与视阈下依法行政的合意性与主导逻辑 沈 霞 我国西北民族地区公民政治参与价值分析 草 珺 马克思异化理论的诞生背景及其面临的困境 颜 茵 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下的社会心态培育冯国芳 经济费用补偿型医疗保险的代位追偿问题探讨 孙 蓉 李婷玉 基于碳排放测度视角的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政策选择 王玉婧 刘学敏 利润表改革的研究 卞听韵 蒋砚章 西北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研究 马继民 民族地区慢性贫困现状及治理路径探讨 ——以宁夏为例 李昭楠 刘七军 刘自强 |
管理 公司国家框架下人均收入倍增计划实施途径 王成军 潘 燕 陈忠卫 政府职能转变中的地方政府形象重塑与传播创新研究 苏 云 韩 晶 中国现代金融危机预警的理论与模型 卢 杰 水政策的整体性制度构架:新加坡水管理的经验与启示 白永亮 高 璐 广告传播对消费社会的影响 郭晓云 |
陇上学人 深钻精研新论迭出 ——刘瑞明教授学术事迹评介 马步升 徐治堂 |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