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社会科学》2017年第4期目录
哲学
哲学对话的意义及其进路/杨国荣(1)
从马王堆帛书《五行》看荀子慎独思想/商晓辉 谢扬举(6)
举贤罢废仁本礼用——荀子《王制篇》“贤能不待次而举”探析/孙凌宇(11)
·敦煌哲学·
敦煌哲学建设的学派意义/贾应生(17)
西行与东来之间:敦煌佛教哲学转换机制初探/蔺海鲲(23)
文学
论现代主义研究及其缺失的维度/易晓明(30)
土改文学视野中的农民形象/苏奎(38)
从《诗朵》到《好望角》——20世纪五六十年代香港现代主义的历史脉络/赵稀方(45)
城市文学研究的困境与视角转向/曹丙燕(52)
“献礼工程”中的文学生态——《田汉选集》文本异动考论/王应平(58)
《诗经·大雅》中周民族史诗的素朴原创魅力/李亚丽 霍有明(63)
《韩非子·内储说上》篇“孔子言”论法文献脞说/杨玲 闫丽红(68)
社会
中国政治社会学学科发展和研究的推进/岳天明(74)
中国社会救助制度的价值取向——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例/顾海娥(80)
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保障制度减贫的功能及实践/李琼 张登巧(87)
社会福利治理转型与乡村干部角色重塑——基于Z县农村低保制度的分析/邹鹰(93)
社会科学评论
基于同行评议的作者评价新模式——“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作者”的探索/杨英伦 钱蓉 杨红艳(100)
科研评价中客观评价法可靠吗?——一个多角度的分析/俞立平 姜春林(106)
法学
法家“法治”思想重述(两篇)
法家“法治”思想再考察/武树臣(111)
著书定律:章太炎对法家的重述/喻中(118)
知识产权国际保护与文化多样性的冲突及协调机制——以文化保护与国际贸易为视角/杨健(125)
环境人格权的宪法确认与保护/付淑娥(130)
劳动权刑法规制的解构与进路/杨猛宗(136)
“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特色PPP模式的法律路径/白牧蓉(142)
美国认罪协商程序及其对我国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启示/胡婧(148)
政治
权力稀释与权利萌发——近古以来中国城市的制度转向/姚尚建(155)
五大发展理念引领少数民族政治发展的机制研究/李乐为 郑流云(160)
网络问政对党执政能力建设的影响与对策/王赫奕 王义保(165)
日本共产党论21世纪的世界和社会主义/史少博(171)
历史·文化
高升台阁或沉寂下僚:唐代县尉的释褐途径/蒋爱花(176)
民国县域刑事审判的“模糊”面相:从事实与规则说起/王有粮(181)
民国保甲诉讼中的“罪名”与“罪行”——以甘肃保甲讼案为中心/柳德军(186)宗教艺术的文化增殖及内在逻辑/包艳 汪小洋(192)
花儿文化兴衰中的群体性研究/周亮(197)
西北民族地区的新型文化业态与培育——以甘肃少数民族地区为例/石蓉蓉(203)
家风文化形塑与地方性文化治理——孟子后裔古村落空间治理文化考察/金萍(209)
英美文化遗产创意旅游与“参与式”体验/范长征(216)
经济·管理
“经济决定论”的批判与反思——对恩格斯“经济因素归根到底的决定作用”的理解/胡招祺(221)
现代企业文化资本效率的经济映射/江兴(226)
财政压力、晋升竞争与地方政府投资/陈绍俭(233)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农业补贴政策调整/蔡海龙 林万龙(238)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公共服务供给方式创新/孙飞 付东普(244)
金融支持新型城镇化:作用机理、模式工具与优化路径/胡朝举(249)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